如何教會孩子為自己負責?比起「好好說」,畫好管教界線更重要

為什麼已經耐著性子,照教養書上說的做好身教、不吼不罵,為什麼孩子反而愈來愈難教呢?

資深蒙特梭利教育工作者何翩翩老師認為,出於善意的堅定管教,比起無條件包容,才能讓孩子成為一位能為自己行為負責的人。在我們的親子教室有不少相當用心的爸媽,孩子要回家了卻不肯穿襪子,媽媽可以花上十分鐘講道理說服孩子;在教室不斷尖叫,媽媽可以無條件包容,慢慢地和孩子溝通。甚至曾經有一次,老師蹲下來請小孩不要再猛踩教室的垃圾桶,孩子忽然一拳打在老師的鼻子上,媽媽看到小孩不肯道歉,就把小孩帶到旁邊去好好勸說,過了好久,孩子才過來有點不情願地說了聲對不起。不是都已經耐著性子,照書上說的做良好的身教、不吼不罵,示範好好說話了嗎? 為什麼孩子反而愈來愈難教呢?

首先來思考一下,為什麼要管教小孩?答案通常不外乎下列四個面向:

  • 安全性考量:當孩子可能發生危險,或誤判自己的能力時,我們必須立即出手管理。適度地、依照孩子發展的需要給予保護和限制是必須的。
  • 行為界線:當孩子的行為影響到他人或群體的權益,或是甚至是違反了文化中的價值傳承,我們都應該要進行管教。例如看到長輩打招呼、公共場合不喧譁等。而這些文化價值當然不應該只是流於儀式、或是造成孩子莫名的壓力,應該是在成人身教下,發自內心對於環境、文化與他人的一種尊重。
  • 學習承擔合理的後果:這是孩子「控制力」的一種展現,不是因為害怕被處罰或被威脅恐嚇後的反應。真正的管教應該是讓孩子「服氣」,這樣一來,不但照顧到孩子的情緒,也讓孩子相信自己可以負擔應有的責任。
  • 面對現實:這也是我們一直大力疾呼的「挫折容忍度」。要讓孩子快樂,最好的方法就是「讓他學會如何面對『不快樂』」!如果我們的孩子只懂得活在快樂的「無菌室」中,將永遠無法獨立地面對這個世界。

在我們教室中目前最讓老師困擾的,應該就是爸媽對於孩子的行為界線管教上模糊不清,當幼兒因為不了解規則而犯錯時,當然需要成人解釋和說明,但在教學現場我們看到的是,很多三歲以上的孩子其實早已了解所有的規則道理,但還是不斷試探爸媽的底線。

請記住:「溝通」是不會幫助孩子行為改變的,只有良好的管教才能做到。

要怎麼「管教」孩子?

什麼是合理的管教呢?就是當孩子在教室不斷尖叫時,你必須清楚、堅定地告訴他:「請你不要在教室尖叫,這樣會影響到大家,也讓我們耳朵很不舒服。如果你還是做不到,我就會把你抱到教室外面,等你準備好再進來。」而不是當孩子不斷尖叫時,轉頭告訴老師:「他可能是今天沒有睡飽,所以情緒比較不好。」你不需要代替孩子和老師道歉,因為這是孩子的問題,請讓他去面對、改善,並請陪伴他積極處理。

當孩子因為老師制止他不要再踩垃圾桶玩,而出手打了老師鼻子一拳,請你拿出該有的管教強度。這絕對已經違反文化中的價值觀,更是非常不尊重師長的表現,當下立即喝止並糾正孩子是必要的。你的溫和討好,卻助長了孩子的無理任性,不可不慎啊!

「家」是培養孩子控制力、挫折容忍度最好的地方,因為孩子知道你愛他,也相信你是出於善意的在管教他。與其讓孩子之後到了學校、未來出了社會才被學校、社會磨練,痛得遍體鱗傷再來學習和改變,不如讓我們先在家中畫好界線,做出堅定與合理的管教。

不用怕孩子哭鬧,穩穩接住他的情緒,不需要擔心管教會讓孩子討厭你,只要你們的親子關係是健康的,孩子反而會因此更有安全感。

–轉載於親子天下雜誌

Similar Posts